考研网

2023考研347应用心理:社会心理学知识点-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

2023考研347应用心理:社会心理学知识点-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

  考研心理学复习备考过程中,具体的备考指导,对于大家的备考来说有更好地指导意义。具体的考研心理学部分如何备考?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为了让参加考研心理学考试的同学,更高效的复习备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3考研347应用心理:社会心理学知识点-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3考研347应用心理:社会心理学知识点-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

  菲利普·津巴多(P. G. Zimbardo)去个体化影响实验:被试组成一个小组参加一项对陌生人的电击实验,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匿名组。实验组的个体用真实姓名称呼,并在胸前挂着写着姓名的牌子。在匿名组中,被试穿着宽大的衣服,包住头,不带名牌。让两组被试去给陌生人施加电击。结果:匿名组电击他人的概率更大。结论:匿名性对去个性化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津巴多认为,激起、匿名性以及责任分散是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其他心理学家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1. 匿名性

  匿名性是引起此现象的关键,团体成员越隐匿,他们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在一群暴民中,大部分人觉得他们不代表自己,而是混杂于群众中,也就是说没有自我认同。相反,如果他们具有某种程度的自我认同,并且保持着个体的存在感,就不会出现不负责任的行为。

  2. 自我意识降低

  去个体化现象产生的第二个原因与个体自我意识功能的下降有关。有研究者认为引发去个体化行为的最主要的认知因素是缺乏自我意识。人们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以及所习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但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失去这些控制功能。

  以上就是考研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23考研347应用心理:社会心理学知识点-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考研心理学复习指导内容尽在考研频道!


2023考研347应用心理:社会心理学知识点-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