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李达考研()

李达考研,

2016年,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深造率(升学率+出国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76%;其中升学率首次突破40%,为41.50%。翻看历年的统计,这两个数据可谓“连年飘红”。

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深造率,2012-2016

在大四学子的未来规划里,接着读研究生越来越成为一个主流的选择。为什么大家都去读研?大多数人的观点是明确而直接的:找个好工作;找个更好的工作。

想要攻读研究生,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推荐免试攻读,俗称“保研”;另一条是参加全国统考,即所谓“考研”。两条路径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俗语有云:“保研的过的是猪一样的生活,考研的过的是狗一样的生活,找工作的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事实并不像这句话说得那样简单,其中的焦虑与抉择,唯有自己明白。

保研

在各种选择间反复权衡

九月中旬,已经备战考研五个月的刘震泽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他保上了。

虽然有些心理准备,但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成绩排名在他前面的二十几名同学中,有三名因为出国或考研放弃了保研资格,他成为了本专业最后一个拿到保研资格的人。

面前堆积着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考研英语词汇、肖秀荣考研政治,一下子变得遥远起来。回到宿舍,隔壁的同学都跑来道贺,二人间人声喧闹。

保研是令很多人艳羡的,而它确实太难得了。在南京理工大学,前六学期成绩排名在学院(或专业)前30%且无挂科的同学可以申请保研(此外还要求四级460分或者六级通过),实际能拿到保研资格的大约是前15%。在强手如林的专业当中,取得这个名次绝非易事。

钱学森学院(原教育实验学院)的情况有些特殊。它以学霸云集、竞争激烈著称,末位淘汰制更是让很多同学闻之啧啧。这样的学习压力带来的一大回报,就是其他院望尘莫及的超高保研率。该院目前有111名大四学生,保研名额就多达104人(因部分同学选择出国、考研或工作,实际保研93人)。

拿到保研资格的同学可以自主联系心仪的高校或研究所,如果拿到预录取资格,学校便予以推荐攻读。

相比考研,保研的竞争并不轻松多少——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面对面试老师“刁钻”的提问和质疑。外校的老师们往往偏爱排名顶尖、有一定竞赛或科研经历的学生,所以想去到心仪的高校,拿到保研资格只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因此,有少部分实力强劲但是通过保研无法拿到理想offer的同学,选择了考研。

各个专业的保研情况也不尽相同

电光学院刘畅表示:“我们院保外(保研外校)的挺多,感觉学霸们选择外校多一点。还是看自己的选择吧!”

钱学森学院王鹤莹说,自己年级保外的有二十几位,保本校的七十位左右。“有一部分同学不想保外,跟导师做了两年,培养得挺用心,就不走了。”

设传学院徐千雅展示了自己年级的保研情况。四个专业保研总人数24人,其中有4人保外,其余都选择了保本校。

张天问的排名在专业前十,顺利拿到了保研资格。到了九月,他还在保研本校和保研上海一研究所之间纠结。研究所读研相比高校读研并不为人所熟知,毕业基本都是留所工作,免去了找工作之忧;待遇尚可,但要在上海过安稳还远远不够。

一个决定会确定将来很多年的人生轨迹,这让张天问煞费思量。

保研的同学们需要在各种选择间反复权衡

两场面试时间冲突只能去一个,去把握大的那个还是层次高的那个?

两位导师一位科研实力强但脾气不好,一位待人处事和善但科研一般,选哪个?

这样的纠结和焦虑要持续好几个月,直到九月底十月初,正式确定保研去向的时候。

在那之后,他们正式过上了“猪一样的生活”,享受着三年努力学习带来的几个月的自由时光。

考研

没有人知道结果,所以结果这样值得期待

早晨七点半,秦衡起床去二三食堂二楼吃早餐。考研初试的日子越来越近,教学楼、图书馆里的考研党越来越多。一工的“考研教室”早已满满当当,秦衡不得不在二工和图书馆里自习。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道道是难关。对于大部分南理工学生来说,他们的初试包括四门:政治,数学,英语和专业课。专业课是报考学校出题,这意味着考研只能报考一个学校,填一个志愿。考不上,只有调剂、“二战”或者找工作。

秦衡每天八点钟左右开始一天的学习,晚上十点钟回宿舍休息,每天学习时间超过十个小时。四门科目中,他付出时间精力最多的是数学和专业课。在被问及有没有压力的时候,他说,“没什么压力,每天学习就好。”

对于踏上考研之路的同学们来说,考哪个学校一直是难题。随着考研人数逐年增加,考研的竞争愈发激烈,顶尖高校有些专业的报录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能达到几十比一。选择本校更为稳妥,选择外校平台更高,这样的纠结也在考研人身上发生着。

谈成是自动化学院的一名学习委员,他刚刚统计完自己班级的考研意向。“绝大部分考研的同学选择了本校,只有少部分同学去考985。”他这样总结班级的情况。

为什么这么多同学做了一个稳妥的选择,是不是怂?谈成这样回答:“考研不是纯靠努力多少决定结果,其中有一些因素是很难把握的,考外校更是如此。相比之下,本校的性价比是更高的。”

文科学院的去向则更为复杂。除了考研本专业,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跨专业考研;本校外校之间,选择外校的比例比理工科学院稍多。外国语学院徐方雨说:“一开始挺多人要考外校的,后来有一些同学感觉压力太大了,就改成考本校了。”

宏观数据反映了这种选择趋向。根据《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选择考研外校,确实需要非凡的勇气、决心和毅力。做出决定,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确定自己没有获得保研资格之后,李达毅然决定报考外校。每天,他过着极其规律的生活——早晨七点钟起床,深夜十二点回宿舍休息,午休半小时。除了上课,他把时间全部投入在备战考研上。教程、题库、背诵、模拟,他以一个高三学生的生活节奏来要求自己。

某种程度上,考研比高考更为艰难。并没有同班同学帮你缓解压力,并没有班主任督促你学习。这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很多人中途降低了目标,甚至放弃。

李达不是没想过考研失败。“就想试试,”他说,“大不了,找工作呗。”

没有人知道结果,所以结果这样值得期待。

李达考研()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