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待遇)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待遇   考研机构排名  考研调剂咨询机构培训费用一般会按照全科、单科、多科组合定价,因为每个人选择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有小班制和大班制的教学方式,有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面授,网课直播,走读,住读的学习方式,所以现在的考研培训班培训的式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机构的服务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
近代以来,中国科技领域高速发展,科技地位也在显著地提升,这背后少不了那些勇于追求真理、甘于奉献的科学家的无私付出。他们将个人追求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默默奋斗,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们或许处于不同的领域,但都有一颗深爱祖国的心和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愿意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奋斗终生。5 月 30 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来共同回顾那些科学家的人生和成就,并向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表达最诚挚的敬意。

一、“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学森:“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来源:东方网)


钱学森于 1911 年 12 月 11 日在上海市出生,195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56 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之后,钱学森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这是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

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同时,从 40 年代到 60 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此外,钱学森在系统工程、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

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来源:新华社)


袁隆平于 1930 年 9 月 7 日在北京市出生。他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 6 部,发表论文 60 余篇。

三、“糖丸爷爷”、病毒学家顾方舟:“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来源: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顾方舟于 1926 年 6 月 16 日在上海市出生,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学院(伦敦)院士,欧洲科学、艺术、文学学院院士,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长、一级教授。

顾方舟从事“脊灰”减毒活疫苗研究,建立了“脊灰”病毒的分离与定型方法,制定了“脊灰”活疫苗的试制与安全性标准。他还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脊灰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指导了中国后来 20 多年数十亿份疫苗的生产与鉴定。他有长达 42 年的,在脊髓灰质炎预防及控制方面的研究经历,是中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四、“中国氢弹之父”、“两弹一星”元勋于敏:“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来源:中新网)

于敏于 1926 年 8 月 16 日在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出生,是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于敏把原子核理论分为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三个层次,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解决了中国氢弹原理方面的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

此后,他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中国核武器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两弹元勋”、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邓稼先:“要是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

(来源:学习时报)


邓稼先于 1924 年 6 月 25 日在安徽省怀宁县出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始终活跃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世界先进水平。

他自 1958 年起开始组织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在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他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 1967 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六、“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哪一天我从手术台上倒下来了,我感到很幸福。”

(来源:新华网)


吴孟超于 1922 年 8 月 31 日出生,是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最先提出了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

此外,吴孟超还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24 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等医学专著 19 部,发表论文 220 余篇。

七、“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个东西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

(来源:澎湃新闻)


南仁东于 1945 年 2 月 19 日出生,是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人民科学家。曾任 FAST 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

FAST 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以南仁东为首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三项自主创新,即利用贵州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 500 米口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克服诸多施工建设困难、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按工期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并产生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八、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来源:科技日报)


屠呦呦于 1930 年 12 月 30 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51 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毕业经过培训后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她不畏艰辛,多年以来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经历了数百次失败,不断改进提取方法,最终成功地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九、“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来源:新华网)


黄旭华于 1924 年 2 月 24 日在广东省海丰县出生,1949 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他 1994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名誉所长等职。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带领设计人员研制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作为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他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分别获 1985 年和 1996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End-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待遇)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