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核医学科是什么(核医学科是什么科室)

核医学科是什么,核医学科是什么科室

河南商报记者 王蒙 文/图

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藏着这样一个“地下迷宫”,它安静神秘,暗蓄能量。可它的名字却常常令很多人望而却步,它就是——核医学科。

这个科室是干啥的?它与核到底有啥关系?为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它被频频提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迷宫”里探寻答案。

【探访】

“关卡”重重,原来是个硬“核”科室

核医学科,一个听名字就让人联想到生化基地的地方。

6月3日,河南商报记者来到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5号楼负二层。走廊内绿植花束掩映之下,一道道厚重的银灰色防护铅门、一处处显眼的黄色警示标识,让人有种置身科幻电影的穿越感。

(核医学科单向通道)

为保障医患安全,避免核素交叉照射,在这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地方,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想要去到某个治疗室或检测室,都要经过重重关卡,各个通道也只能单向进出。用核医学科医护人员的话说,“在这里,不走回头路”。

在受注射室内,药物注射的方式也有些特别,隔着一扇“牛头”形状的隔离窗,一侧是身着数十斤重蓝色铅衣的医护人员,另一侧是正在接受放射性核素药物注射的患者。

(注射室,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注射核素药剂)

来到SPECT/CT机房,这里可是“卧”着一个大家伙,患者在这里接受扫描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机房窗外的医护通道,还有一台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直径零点几毫米的小小粒子,适用于大部分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肿瘤患者,对治疗至关重要。怎么放进病灶内、放多少颗、放哪个位置,都要由它来指挥。

(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

【核医学科检查辐射大?】

曾有患者被吓“跑”

说起核辐射,总会让人心头一紧。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所释放的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跟其他临床科室相比,核医学科起步较晚,省内乃至国内很多中小型医院都没有开设这一科室。”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郑州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吴静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公众也往往对其了解不多,甚至会因为一些误解而闹了不少笑话。

就在前不久,一名肿瘤患者来到科室门口,却怎么也不愿意进门,边跑边讲道,“怕会有辐射”;甚至更早之前,连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走过这里都要加快脚步。可在核医学科从业人员看来,这样的表现实属多虑了。

“实际上,医学上使用的‘核’与核武器中的‘核’是完全不同的。”吴静解释道,核医学科中应用于人体的诊断方法都是通过了严格论证和科学研究的,其辐射量比普通CT还要少,不会对人体构成伤害。在核医学检查项目中,不管是静脉注射还是口服的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是会不断衰变减少,再加上人的新陈代谢还会加速它排出体外,核医学常规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基本只存在24小时。

“你看我们跟射线、患者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实际接收到的辐射剂量也是微乎其微的”,作为一名核医学“老兵”,吴静表示,“实际上大家大可不必谈‘核’色变。”

【不都是拍片子的?】

核医学科与放射科大有不同

很多人分不清放射科和核医学科,觉得都是拍片子的。殊不知,这两个科室拍的片子大有不同。

吴静解释,平时我们常接触的X线、CT、磁共振、超声等多是解剖影像,出自放射科和超声科,主要了解骨头、组织、器官的结构变化。而核医学检查,比如PET/CT、SPECT/CT等属于功能影像,可以了解心脏、脑、肝胆肾、甲状腺等器官的功能,甚至可以看到器官里面血流情况,以及更深的淋巴、骨头上肿瘤的情况。

(SPECT/CT机房)

对于常规检查不能发现或无法确诊的疑难疾病,尤其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性等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方面,通过这些彩色的照片——核医学影像,可以有效避免误诊、漏诊,为患者治疗找出受益最大的方案。

(患者正在机房内接受扫描检查)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约400万例癌症患者,死亡约250万例,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此外,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患病人数约2290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70万,医疗花费上千亿元。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李思进指出,核医学PET(PET/CT、PET/MR)或SPECT(SPECT/CT)显像是目前用于恶性肿瘤诊断、预后评估及疗效判断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肌存活的“金标准”,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均高度推荐。

【神奇的药水和粒子】

润物细无声的“核”力量

如此说来,核医学科只是做诊断检查的?非也。它还有另一个强大功能——治病。

在核医学领域,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就是甲状腺疾病,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种神奇的药水——碘131。

吴静介绍道,采用一次性口服碘131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甲亢的首选,也是最终治疗手段。患者喝下无色无味的液体——碘131,体内就像是有了一颗“小太阳”,持续发出射线照射病灶。一般在治疗后3个月到6个月症状得到缓解,总体治疗有效率约为90%,因此,碘131治疗被称为“不开刀、不流血的内切除术”。

在甲状腺癌中,分化型甲状腺癌要占九成左右,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吴静这样比喻,如果说外科手术是“斩草”,口服碘131则是为了“除根”。术后患者通过口服碘131,可以精准、安全、高效地清除甲状腺残存组织,有效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率。

另外,除口服药物外,在病变位置植入一颗小小的放射性粒子,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等多种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正在取放射性核素药剂)

(放射性药品储存柜)

(放射性药品储存柜内部)

(放射性核素药剂储存箱)

【特殊的防护病房】

铜墙铁壁下也有别样温情

由于患者服用或注射的核素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核防护病房也与普通的住院病房有所区别。来到一间暂未有患者入住的防护病房内,河南商报记者看到,每张病床之间都竖立着一块用来阻挡辐射的铅板。

(核医学科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粒子植入)

(放射性核素粒子)

“当病人想要和医护交流时,可通过可视的对讲设备与医护沟通。”吴静表示,病人病情需要的时候,医护人员可穿上防护铅衣进入病房及时查看病情。

在这里,患者需要分批在病房内隔离4到5天的时间,等到体内的放射性元素衰变到安全范围,检测安全后方可离院。为了舒缓封闭环境带来的压抑感,天花板被细心的医护人员营造出了蓝天白云的“景色”。

(防护病房内部)

在核素治疗患者隔离期间,科室还有专人负责通过特殊窗口给患者送餐。

【核医学科的现在与未来】

专家建议加快三级医院核医学科普及

作为河南省核医学科诊疗专科联盟单位,早在20世纪60年代,郑州市中心医院就创建了核医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数代核医学人的努力与传承,科室从人员配备、技术力量到专业设备等方面,都在与郑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医院的同类科室一同发展壮大。

(核医学科团队正在进行病情研判)

但不容忽视的是,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目前核医学科的发展仍有着很大的空间。其他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从三级医院到基层小医院均全覆盖。反观核医学科,很多三级医院都处于空白状态,这使得相当数量的恶性肿瘤及冠心病患者以及其它相关疾病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早期精准诊断和治疗。对此,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李思进建议加快在三级医院普及建立核医学科,以提高肿瘤、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精准诊疗水平。

“无论恶性肿瘤还是心血管疾病,只有早期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才有可能防止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千万个家庭。”李思进表示。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吴冰)

核医学科是什么(核医学科是什么科室)
赞 ()
分享到:更多 ()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