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成考政治历年参考及答案(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历年参考及答案)

成考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历年真题及答案

二、专升本政治辨析题考情分析

辨析题为 2 道大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首先判断正确或是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历年的辨析题考点知识主要考点为分两部分第一题考点为政治第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题为第二部分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那下面重点给大家分析历年辨析题的具体考点,只要大家掌握好了以下知识点最少可以拿 10 分。

历年辨析题一:考点知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点考点知识章节为第一部分第二章物质和意识考点知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点考点知识章节为第一部分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1.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 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人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 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所谓能动地认识世界,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透过现象达到事物本质的过程,所谓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人通过实践按照自己的尺度去安排原来的客观世界。 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

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第一,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为了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的活动就必须合乎客观规律,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否则,就不能实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总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的现实意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第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这就要求我们每做一件事都必须认真考虑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做到科学决策、科学实践。第二,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才能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发展。第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地结合起来。既要反对那种无视客观规律、片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又要注意避免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不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宿命论和机械论的消极无为的思想。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地基石。对“物质\"认识的不同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古代唯物主义依据对目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 这是一种可贵猜测,但缺乏科学根据,过于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县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个性)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共性),从哲学上做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性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党而存在,为我们的感党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的,其基本思想包括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列宁的这个物质定义,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它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具有可知性,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怀疑感觉经验之外的客观实在、否认客观事物可知性的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指明了方向。

第三,它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做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其词,只有深刻的辩证性质。它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历年真题】

1.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表明社会规律不具客观性,是可以被他造或是消灭的。

2.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3.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4.一切意识的内容都是主观的。

5.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答案】

1.错误。(2 分)

(1)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其根本特点。 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创造或消灭规律。 社会规律也具有规律的一般特点。(4 分)

(2)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只是说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表现方式不同,并不否认其客观性。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们的活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社会规律。(4 分)

2.错误。(2 分)

(1)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反之,是历史唯心主义。(4 分)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历史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把社会意识看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 分)

3.错误。(2 分)

(1)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反之,是历史唯心主义。(4 分)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历史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把社会意识看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 分)

4.错误。这种说法违背了意识本质的规定. 理由:

(1)由意识的本质可知,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表明一切意识的形式都是主观的,而一切意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反映意识的感性和理性形式是主观的;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反映结果,有正确的反映,有错误的反映,有歪曲的反映,甚至有荒诞和虚幻的反映。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直接来自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无论意识的形式多么的主观,但它的内容都是客观的,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思想,或者各种荒唐的幻想、封建迷信等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它的根源。

5.错误。 理由:

(1)一元论是指承认世界是统一的哲学派别,或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派别,包括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如果世界统一于物质则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如果世界统一于精神则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2)本题的错误在于只看到唯物主义一元论,而忽视了唯心主义一元论。

历年辨析题二:

主考知识点为政治第二部分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概括和发展。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它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先锋队。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

【历年真题】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只要生产力发展了,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2.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过去拥有的不等于现在拥用的,现在拥有的不等于永远拥有。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

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实行依法治国势必降低党的权威。

【答案】

1.错误。(2 分)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 分)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而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之外,还包括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成果为人民所享有的要求,只有完整地把握这两层意思,才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理解。

2.正确。(2 分)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2 分)

(2)当前,党面临严峻的执政考验。 因权力的诱惑,极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特权思想等,最终导致丧失执政地位。(4 分)

(3)只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才能长期执政不变质.(2 分)

3.错误。理由:

(1)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五个目标是统一整体,可划分为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其中价值目标主要是指共同富裕。两者之间互为条件,发展生产力是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前提,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全体人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与生产力发展过程有一致性,离开生产力的共同富裕是不切合实际的。如果只讲共同富裕,不发展生产力,没有物质基础的共同富裕,那就是平均主义和共同贫穷。

4.错误。理由:

(1)政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改革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生产力的一切阻碍,从这个意义上,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2)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需要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对原有的体制(包括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全面重大级革,特别是对存在着产重弊端的旧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在经济体制上实行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体制上进行深刻变革,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他体制也随之改革。所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3)改革还会引起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从旧体制到新体制的改变,产生广泛性和深远意义的影响,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错误。 理由: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实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两者具有一致性。

(2)实行依法治国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不会降低党的权威。因为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领导人民通过一定法定程序制定的,而依法治国的前提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党依法执政, 服从法律、依法办事,实质上是党的一切活动服从法律,是党的领导能够实现制度化的真正体现。

(3)实行依法治国不仅不会降低党对国家的领导作用和权威地位,反而更加能够有效地维护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作用和权威地位。

三 、专升本政治简答题考情分析

简答题总分 30 分,共 3 道小题,每题 10 分,简答题的考点知识主要是以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重点考的章节为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 ,第八和第九章。掌握这几章节的知识点最少可以拿 10 分。(具体知识查看选择题第二部分考点二、三、四、六、七、八、九)

【历年真题】

1.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作用。

2.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特点?

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4.在全国深化改革过程中,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简述我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7.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8.毛泽东思想在哪些方面以独创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9.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抉择,当前进一步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0.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直理的唯一标准?

11.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是什么?毛泽东是怎样论述其相互关系是?

1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答案】

1.解析

(1)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主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2.解析

(1)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2)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武器库中学来的,而新民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革命目标和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3.解析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4.解析

(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2 分)

(2)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3 分)

(3)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3 分)

(4)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2 分)

5.解析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 分)

(2)第一,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第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第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6 分)

6.解析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 分)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2 分)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2 分)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2 分)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 分)

7.解析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2分)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3 分)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 分)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2 分)

8.解析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每项 2 分,答出任意五项可得满分 10 分)

9.解析

(1)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完善科技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机制。(3分)

(2)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2 分)

(3)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积极研究制定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3 分)

(4)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加快国际科技资源流动和重组,在开放合作中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增强科技实力。(2 分)

10.解析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 分)

(2)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必须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3 分)

(3)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因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 分)

11.解析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3 分)

(2)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2 分)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2 分)

3)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男战士。(3 分)

12.解析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 分)

(2)它确立的依据是: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 分)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2 分)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 分

四、专升本政治论述题考情分析

论述题大题只有一题,总分为 20 分,那么论述题我们要如果答题呢?那下面给大家总结了一下答题的技巧,按老师说的去分析答题最少可以拿 12 分。

1、关键词

捕捉题干信号,把握材料线索,比对理论框架,确认考点原理。

2、具体操作

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一部分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3、原理阐述

表述尽量准确。但只要理解正确,不苛求一字不差。如果背住的原理文字量太少,显得内容不丰满,可尝试以正面阐述后,再反面阐述的方式丰富答案。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四步。

4、展开分析

可适当复述材料,利用题目提供的材料复制部分答案;可根据题目的性质纵向层层递进,或横向分方面展开;如想到的角度多,话头就别太长,多角度能够提高命中率。若想到的角度少,就可以多写话,以较丰满的文字加重份量。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

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最后,归纳并复述基本观点,突出论点,加深印象。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

成考政治历年参考及答案(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历年参考及答案)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