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四川农业大学考研(四川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四川农业大学考研,四川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作者:肖蔚璇 王雨珊 图:王雨珊 陈思吉 丁俊杰 李森钰

6月29日至7月8日期间,四川农业大学探忆·筑梦小分队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围绕“哈尼族神话传承现状”主题,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团队立足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科研兴趣项目——《哈尼族神话研究》,在前期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实地调研,探寻哈尼族神话传承现状,以期为绿春县哈尼族神话传承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风情民俗,寻缘哈尼

7月2日,团队成员成功抵达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哈尼族作为传统古老的民族,聚族而居,依山傍山,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点。绿春县作为国内哈尼族聚居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长街宴、六月年等传统民俗节日延续至今。

绿春县街道两旁呈黄褐色的墙壁上绘有哈尼族的民族图案,街上穿着民族服饰的哈尼族妇女,居民交流所使用的哈尼语,都是哈尼族民族文化传承的见证。

当天下午,团队成员在当地相关部门领导的带领下参观绿春县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哈尼族三千余件珍贵物质遗产,团队成员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了哈尼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原始宗教观念,感受哈尼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01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绿春县博物馆合照 王雨珊/供图)

交流传承,弦歌不辍

调研期间,团队成员在绿春县民宗局的支持下与哈尼族神话研究学者卢保和进行民族文化交流会。据了解,学者卢保和,致力于收集整理民间神话文本,留存哈尼族神话资源,曾参与编写哈尼族神话传承重要文本——《都玛简收》。

在交流会中,他提到哈尼族神话多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具有版本多、流传地域广和涵盖人口多这三大特征,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加大地方研究力度和政府保护力度,有利于传统民俗节日的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绿春县形成文旅融合新局面。同时,他表示青年人一代人关注哈尼族民族文化,是传承也是创新,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号召青年关注乡村振兴,助推哈尼族神话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02图为绿春县与四川农业大学民族文化交流会会议合照 陈思吉/供图)

致知力行,踵事增华

团队成员结合专业所长,在调研过程中就民俗民风与神话传承等主题,发布线上问卷,同时对绿春县居民展开随机采访,采访对象涵盖学生、政府工作者、日常居民,年龄从10岁到80岁不等。最终共收集线上线下问卷143份,问卷结果显示,目前哈尼族神话传承存在知名度不高、传播形式较少、传承意识不足等问题。哈尼族居民杨梅说到:“我们常见的活动有长街宴、六月年,期间大家会聚在一起祭祀、跳舞、庆祝,哈尼族传下来的习俗有很多,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看到我们哈尼族的文化。”



(03图为团队成员与随采居民合照 李森钰 丁俊杰/摄)

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对绿春县哈尼族神话传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创新哈尼族神话传承途径,推进哈尼族神话再创造活动。二是深入学校与社区教育,增强新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和自觉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意识。三是发挥潜在的青年传承作用。鼓励支持引导社会有为青年进行有关哈尼族神话传承的乡村支教和志愿公益活动。

以文化人,赋能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绿春县坚以优秀的民族文化浸润人心,为挖掘哈尼族神话资源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积极申报非遗项目,《都玛简收》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反映哈尼族生活习俗、祭祀仪式,构筑绿春县居民的民族认同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四川农业大学学子以科研为基,以实践为准,积极探寻哈尼族神话资源转化的重要途径,希冀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

本次实践调研中,团队成员通过参观哈尼族博物馆、与哈尼族神话研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对绿春县居住人民随机采访等形式,从哈尼族神话内容、流传形式、传承意义等方面绿春县哈尼族神话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神话赋能乡村振兴”等问题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实践期间,团队成员积极沟通,团结合作,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始终以青年力量关注社会问题,以青年力量助力文化发展。

四川农业大学考研(四川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赞 ()
分享到:更多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